校長是學校文化的締造者,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一所學校的育人理念,因此,校園文化要極具設計感和個性化。
假期近半,隨著新校區(qū)的落成,校園文化也在設計醞釀中。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這些年我也走過很多學校。每到一處學校,校園文化是必看項目。但是,我也發(fā)現校園文化的程式化現象嚴重,畫里字間滲透著批量生產的痕跡。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一定是一所學校的名片,它反映著學校決策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校長作為學校文化的締造者,應該把校園文化作為教育的窗口來打造,把校園文化作為教育理念的符號來詮釋。
?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校園文化的受眾首先是學生。設計者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文化設計,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學生在課堂以外哪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長,哪個地方最適合學生進行短時活動,哪個地方就是重點打造的區(qū)域: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生動活潑地呈現教育的內容。走在學校里,我們會發(fā)現課間十分鐘對于學生不過是匆匆而過的腳步。如果有一幅圖、有一句話讓學生匆忙的腳步慢一點,讓那個匆忙的一瞥在心底能夠打個旋兒,值得他找個時間再去看一眼,或許,這校園文化的教育意義才能真正發(fā)生作用。所以,用什么樣的形式簡潔勾勒教育的真諦這是必須靜下心站在受教育者角度來研究的事情,而不是工廠化、模式化。
?
校園文化入眼很容易,走心很難。有些學校的校園文化好像早間農村糊糨子,求多不求精,求量不求質。走在這樣的校園里似乎是在趕文化大集,版面與版面無縫銜接,滿滿當當,熱鬧有余,內涵不足。這樣的文化不是給學生看的,而是給參觀的人給外人瞧的。我常常在學校的走廊徜徉,我注意到我們的視線是向著遠處,那么,如果在我們的視力目及之處有那么一句話吸引我們的目光,而且值得我們把它記在心里;或者有那么一幅圖片能激起我們的想象和思考,那么這樣的文化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文化的育人作用才能悄悄生根。這校園文化不僅有智育德育,更多是美的享受。美是春風,德智是秋雨,把教育用美的形式呈現這才是理想的教育。所以,我給承辦方提出的建議是:求精求質求實效。一為節(jié)儉,二為留白,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給教師留下創(chuàng)造的空間,也給后來者留下繼續(xù)創(chuàng)新的空間。
?
校園文化應以體現學校教育理念為中心來進行設計。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理念的形象符號。每一幀圖片、每一句話、每一尊雕塑都是學校獨一無二的形象解讀;一條路、一棟樓、一座花園的名字,它都應該蘊含著無窮的教育解讀:校訓與教學樓統(tǒng)一、花園與四季和諧、宿舍與育人融合……青云雙語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如何體現尊重,我向承辦方提出了中心雕塑以“鼎”為形象的設計建議,得到承辦方的認可。“鼎”是立國重器,教育是興國之重器,以鼎喻教育之重,以鼎喻教師之尊,而且尊與鼎一脈相承,作為古老中國的禮器在以禮化人的教育中也有著積極意義,而將“鼎”所在廣場命名為“方圓廣場”也昭示著學校對于人的教育期望,那就是“待人溫和而處事嚴正”。
?
校園文化首先是一種文化,湖湘文化研究中心認為學校最重要的文化就是用來化人,“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