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作者華應龍
我們應該讓學生盡早認識到,無論成績高低都能取得成功,不要只盯著考試成績。不管是對成績優(yōu)秀者還是對成績不佳者,這都是一種價值引導。
/ 您這不是打擊我們成績好的人嗎? /
有十多年了,一個女孩兒的聲音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回響:“您這不是打擊我們成績好的人嗎?”她為什么這么說?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2007 年 11 月 4 日上午,《人民教育》雜志社主辦的“張興華和他的弟子們”全國性研討活動在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舉行。在簡潔明快的開幕式之后,我登臺上課,和五年級(4)班的學生一起認識“圓”。
由于行程過于匆忙,我上臺后才發(fā)現(xiàn),我忘記在課前給每個學生發(fā)放課上要用的 A4 紙了,也壓根沒有通知會務組準備。
我愣愣地站著,努力思考該怎么辦。幾秒鐘后,我想到可以用學生的練習本代替,于是照常開始上課。
可是,當學生需要動筆做題時,我發(fā)現(xiàn)所有學生都沒有帶練習本。是巧合,也是考驗。
我只能停下來,請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的老師幫我去取A4 紙。
我微笑并充滿歉意地說:“同學們,實在對不起!今天我犯了個大錯,就像一個戰(zhàn)士上了戰(zhàn)場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學生們領會了我的意思,一起幫忙說:“忘了帶槍。”
怎么打發(fā)這段時間呢?我請學生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們介紹自己的學校、班級或自己。
一個學生說:“我們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校,由人民教育家張謇先生創(chuàng)辦?!?/span>
我豎起了大拇指:“佩服!一般人只會介紹眼前的事物,你卻想到了遙遠的過去,想到了學校的創(chuàng)辦人。真心佩服!”
一個學生說:“我們學校有漂亮的情智樓、靜心樓、童話樓、科技館、體育館……”
我點頭表示贊許,說:“好,你把我們由遙遠的過去拉回到眼前的現(xiàn)實?!?/span>
一個男生站起來說:“我叫思誠,今年 11歲,生日是 8 月 9 日,星座是獅子座。我雖然成績不算太好,但天天都過得很快樂?!?/span>
全場大笑,臺上的同學們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聽課的老師們也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笑著問:“思誠,臺下的老師們?yōu)槭裁唇o你這么熱烈的掌聲?”
一個學生搶著說:“誠實?!蔽艺f:“還有嗎?”另一個學生笑著說:“不怕出丑。”全場師生笑得更開心了。我接過話頭:“思誠,聽了你的介紹,我想到愛迪生上小學時成績也不好,愛因斯坦上小學和中學時,成績也不好?!?/span>
一個女生憋不住了,不高興地說:“您這不是打擊我們成績好的人嗎?”
全場師生再次大笑并報以掌聲。
我笑著問那個女生:“你怎么就說我打擊你了呢?”
女生說:“您說愛迪生、愛因斯坦這些名人上學時成績都不好,是否意味著成績好的人就沒有前途呢?”
大家笑得更開心了,掌聲更響了。
A4 紙已經(jīng)被發(fā)到學生手上,師父張興華做了一個“打住”的手勢,我只好收住繼續(xù)探討的興致,說:“有意思,有意思!沒想到短短的插曲,讓我感受到了大家敢于獨立思考、質(zhì)疑老師的精神。佩服,佩服!”我豎起大拇指,望著那個女生,點了點頭?!艾F(xiàn)在 A4紙已經(jīng)有了,我們先上課,好嗎?”
…………
繼續(xù)上課后,我仍在糾結(jié),想著該怎么回應那位女生。
在解決怎么不用圓規(guī)畫一個大圓的問題時,那位“成績不算太好”的思誠說:“我覺得可以先確定圓心,畫一個很小的圓,然后一米一米地擴大,一直擴大到比較合適的地方,然后再用油漆把它畫下來就好了?!?/span>
我情不自禁地夸獎道:“我想你將來會像愛迪生那樣去創(chuàng)造!大家看,他多棒!我教書這么多年,還沒見過哪個學生像他這樣想到先畫個小圓,然后一段一段往外擴大的。真是佩服!來,給他掌聲!”
全班同學開心地笑了,和聽課的老師一起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繼續(xù)說:“這件事讓我想到一句話,‘人皆可以為堯舜’,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很棒。當然,原來成績好的,可能做得更棒!”
聽課的老師們會心地笑了。不少學生也明白了我的意思,回頭看了看那位女生。
我很高興,燦爛地微笑。? ? ?
/ 教育是語言的藝術 /?
下課后,我反復回味這堂課。首先,我為聽課老師夸獎自己“大氣、從容而智慧的應對”而竊喜;其次,我為自己當時拘泥于板書設計,沒有板書“人皆可以為堯舜”而遺憾;最后,我為自己當時沒有組織好語言去回應那個女生而后悔。? ?
晚上,躺在床上,我問自己:“如果當時師父不讓我‘打住’,如果后面不是有賁友林等老師的課,而是有一定的時間,我該怎么接住學生拋過來的球?臺下的老師們?yōu)槭裁磿o思誠那么熱烈的掌聲?
如果思誠沒有想出畫大圓的方法,我沒有機會說出‘人皆可以為堯舜’那句話,我是否要在課下再與他交流?那個女生為什么要質(zhì)疑我?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恰當?”仔細思考后,我覺得自己的話確實說得不好。如果當時我說“成績優(yōu)秀固然可喜可賀,但成績不佳并不一定就前景黯淡”,我想那個女生是不會再質(zhì)疑我的。
教育是語言的藝術,那個女生是在教我這個當老師的該怎么說話。
這或許就是教育中的反哺。不是有報紙載文稱現(xiàn)在已到了“后喻文化”時代了嗎?在現(xiàn)代師生關系中,我們比以往更需提倡“教學相長”,可又更難以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
教師往往是后進生。文化人類學家泰勒、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都曾在他們的著述中贊成或推崇過“兒童是成人之父”的觀點??磥?,我們真得多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同學習。
“人皆可以為堯舜”,能者為師,無論是思誠還是那個女生,我們都需要平等對待。
學生不是教師的對手,而是和教師一起締造新生活的伙伴。下次我一定提醒自己,要向?qū)ψ约赫f“不”的學生敬禮。
如此想來,我該這樣應對:“我誠懇地接受你的批評?。ň瞎┪覜]有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成績優(yōu)秀固然可喜可賀,但成績不佳并不一定就前景黯淡。我十分敬佩你質(zhì)疑老師的勇氣!”
/ 教育為何?教育何為? /
思誠畫大圓的方法確實是創(chuàng)造,而那位成績好的女生卻沒有提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問題來了: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不一定能成才,成績不佳的學生卻有可能成才,那成才的關鍵是什么?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查閱了《拿破侖·希爾成功學全書》。希爾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研究,歸納出了最有價值、帶有規(guī)律性的 18 條成功定律,具體如下:
(1)心態(tài)樂觀。(2)目標明確。(3)積極主動。(4)直面挫折。(5)不斷進取。(6)充滿激情。(7)相信自己。(8)學會帶隊。(9)完善個性。(10)控制自己。(11)注重時效。(12)懂得理財。(13)身心健康。(14)協(xié)作共贏。(15)敢于想象。(16)專心專一。(17)敢于創(chuàng)新。(18)改良習慣。
這 18 條定律涵蓋了人要想取得成功所需的所有主觀因素,這些主觀因素主要與一個人的心態(tài)、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有關,沒有一條與學習成績有關。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許多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畢業(yè)后沒有成功,而許多成績不佳的學生畢業(yè)后卻能夠成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特別想贏怕輸,包容性差,不會合作;而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心理素質(zhì)較好,心態(tài)平和,能夠很好地認識自己,耐挫折能力強。
2008 年8月6日,我打電話給千里之外的思誠,問他在做什么。他說:“準備去補課?!蔽医又鴨枺骸胺偶倭耍趺催€要補課呢?”他輕聲笑了一下,說:“應該補補,成績不好嘛!”聽到這里,我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文章《12星座不為人知的一面》,文中說:“有時獅子座的人會裝作一副沒事人的樣子,其實他是在裝傻,很多事情他都看在眼里。
所有事情他都很清楚,可是他并不會介入其中。獅子座的人非常聰明,他最怕遇到各種不必要的麻煩。”有關星座的學問,我并不全信,但思誠是個能證實這段話的個例。他的那種坦然面對、欣然接受、積極應對的心態(tài),是多么難能可貴!這不正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zhì)嗎?
當我提到他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畫大圓的方法時,他說:“這不算什么,現(xiàn)在想想,我還覺得很幼稚。”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畫面:在海灘邊,一個小孩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剛壘起來的城堡一下子推倒了。小孩是幸福的,我相信思誠會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
什么是教育?成全人的教育該做的和能做的又是什么?愛因斯坦的回答是,“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東西中沒有成績,那會有什么呢?應該有心態(tài),有思維方式,有行為習慣,也就是希爾總結(jié)的那 18 條吧。那么,我們在設計教學和實施教學時是否就該想一想、問一問:除了知識,我們還能給學生留下什么?
2008 年8月12日,我再次打電話給那位質(zhì)疑我的女孩兒。(2008 年 8 月 6 日我給她打過電話,沒打通。)我問:“記得我嗎?”她說:“記得,但上的什么課已經(jīng)不記得了。我只記得那次上課,我不禮貌地突然冒出了一句‘您這不是打擊我們成績好的人嗎?’我沒有舉手,是坐在座位上說的。我還記得您說‘人皆可以為堯舜’?!?/span>
現(xiàn)在想來,我們的教學要獲得成功,是否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啟迪智慧,點化生命。我們是不是應該讓學生盡早地認識到,無論成績高低都能取得成功,不要只盯著考試成績?我想,不管是對成績優(yōu)秀者還是對成績不佳者,這都是一種價值引導。
那么,既然無論成績高低都能取得成功,那學生為什么還要苦學?苦學就像是一種兒童游戲,從表面上看,學生努力學習是為了考出好成績,實際上,學生努力學習是為了達成一個游戲目標,增加人生歷練,積淀不懈拼搏的精神元素。
人的成長主要是精神和靈魂的發(fā)育、成熟和提升的過程。我們教師能做的就是播種太陽,讓教室里的每個角落都變得溫暖又明亮,用陽光溫暖學生的心,“讓迷失的孩子找到來時的路”,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希望。
感謝那個女孩兒,是她讓我有了這番思考的樂趣。
感謝我自己,因為我“糾纏”于她的質(zhì)疑,才有了許多嶄新的發(fā)現(xiàn)。